字畫裝裱機的工藝流程包括原裝裱和重新裱。一幅完整的國畫之美需要適當裝裱,以便更美觀、易于保存、傳世和收藏。國畫多數(shù)繪制于易碎的宣紙或絲綢上。裝裱,也稱為“裝磺”、“裝池”、“裱背”,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和碑帖的技術,類似西方油畫完成后需裝入精美畫框以提升藝術美感。
裝裱可以分為原裝裱和重新裝裱兩類。原裝裱是指將新畫好的作品按照裝裱程序進行處理。重新裝裱則是指針對那些由于管理、收藏、保管等原因出現(xiàn)空殼脫落、受潮發(fā)霉、糟朽斷裂、蟲蛀鼠咬等問題的傳世書畫或已經(jīng)裝裱的書畫進行再次加工。經(jīng)過裝裱處理后的書畫更加牢固、美觀,方便收藏和布置觀賞。同時,重新裝裱也有助于延長古畫的保存壽命。古人有云:“古跡重裱如病延醫(yī),醫(yī)善則隨手而起,醫(yī)不善則隨手而斃?!?br/>中國畫的裝裱程序是怎樣的呢?一般來說,首先會通過紙托將畫裝在繪畫作品的背面,然后再使用絞、絹、紙等材料鑲邊,安裝軸桿形成版面。傳統(tǒng)的裝裱方法有很多種,但根據(jù)形制,成品可以分為掛軸、手卷、冊頁三大類。原裝裱的繪畫,無論畫心的大小、形狀,以及裝裱后的用途,都只需經(jīng)過托裱、鑲覆、砑裝三個步驟。其中,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飾工藝中的重要步驟。而重新裝裱舊書畫則相當困難。首先需要將舊畫心揭下,清洗污垢,修補破洞等,然后依照新畫的裝裱過程進行重新裝裱。
我國的裝裱工藝源自中國繪畫歷史,據(jù)現(xiàn)存歷史資料顯示,早在1500年前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裝裱技術。對于制作裝裱漿糊、選擇防腐裝裱用紙,以及清洗、修補、除污和染黃古代繪畫等方面都有相關文字記載。明代時期,周嘉胄撰寫了《裝璜志》,清代的周二學寫有《一角篇》,這些都是我國系統(tǒng)論述裝裱工藝的專著。裝裱古籍字畫需要經(jīng)過多道工序,包括清洗去污、揭舊補綴、修磨殘口、刺制裱綾、鑲嵌絲綢、轉邊扶背和砑光上桿等??傮w上可分為修復畫心和品定裱式等方面。